【寻找最美地大教职工】万军伟:假如你是一滴水

来源: 发表日期:2019-11-19 阅读次数:

万军伟:假如你是一滴水

说明: cid:rehndnsn

环境学院 万军伟

万军伟,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专业;1996年和2002年分别获得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硕士和水文学及水资源工程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水资源与水文地质系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协会专家组成员、《中国岩溶》杂志编委。曾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二等、三等奖和原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各1项。

有这样一位长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传递着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这样一位学者,凭脚步和双手探索着祖国大地的奇山怪石和地下洞穴世界;有这样一位老师,以扎实的地质基本功和丰富的科研工作经历培养着一代又一代水文地质探索者。

万军伟教授经常说:水是最聪明的,它会选择阻力最小的途径到达目的地,我们只要把自己想象成一滴水就很容易掌握地下水的运动规律。“万老师经常问我:假如你是一滴水,你从天上掉下来,你会往哪里去?而我总是在想我躺在那儿不动或天上掉下来的是开水该多好!在云南出野的日子是我研究生生涯中的快乐时光,虽然万老师没去,但我已然是一滴流动的水!”—引自万军伟教授某研究生的致谢词,像是打趣的措辞,却包含了老师对学生的希冀。得知学生对于升学、工作、就业的疑惑时,万军伟教授专门抽出时间来解疑答惑,面对层出不穷的学生提问,他总是耐心地分析当前的就业情势以及各学科专业发展态势,从不同角度客观地分析不同选择的利弊,让学生做自己最适合最正确的抉择。他曾对自己研究生这样说道,“只要是对你未来发展有益的事情,我都会全力支持。”。不论是对眼前的工作还是远景的职业规划,万军伟教授以长辈的角度悉心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为一名岩溶区的地质工作者,万军伟教授常常教导学生“多做思想实验,才能少走弯路”。喀斯特地貌是在地下水的作用下由可溶岩不断演化改造出来的自然奇景,层峦叠嶂、怪石嶙峋是常见的风景。在这样的地区做科学研究,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如果干地质这个行业,不出野外的话那还有什么意义”,对于每一个科研项目,无论山路如何艰险,万军伟教授都尽可能带着学生到野外验证自己的猜想,带着问题出发,实地解决问题。喀斯特地区水库渗漏、岩溶隧道突涌水、极端干旱地区找水、矿山水害防治等都是令人头疼的疑难杂症,万军伟教授凭借自己扎实的野外地质工作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一步一步地将其剖析并提出切实可靠的实施方案,加快了岩溶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地下水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步伐。

“达西定律成立吗?”,这是万军伟教授对于水文地质学中最重要定律的质疑,在此引导下,博士生黄琨展开了他的博士研究课题,在万军伟教授的指导下研制圆管阻力水力测定仪探索孔隙介质渗流的基本方程,其博士论文更是获评了“2012年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目前已成为万军伟教授团队骨干成员。在黄琨博士论文思路的启发下,博士生李仲夏在他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研究,深入与万军伟教授讨论与交流,通过改进传统的渗流装置,探索不同粒径大小、颗粒级配条件下渗流特征,为渗流流态变化规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和新的思路,目前已在国际知名期刊公开发表论文2篇。

作为一名辛勤的园丁,万军伟教授从未忘记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责与责任。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奋斗在教学工作的第一线,与学生之间也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所执教的水力学、水文与水资源专业导论、工程水文地质学等专业课,为本科生开启了探索地下水奥秘的大门,周口店基础地质实习更是手把手实战教学,将地质思维方式与基本技能毫无保留地与学生分享。水利工程学科前沿是研究生入学的第一堂课,万军伟教授不仅每年更新教案里的实例,并在课堂上通过“文献阅读、论文修改、心得分享”三步走的方式,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探索科学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学习就是犯错误的过程,我希望你们在学生时代多尝试,在未来工作中少失误、不犯低级错误、不犯重复的错误。”这是万军伟教授对每一个学生的寄语。严于律己,恪于职守,就算到最后毕业答辩时刻,万军伟教授对于学生的要求也从不含糊,“只要还没走出校门,就还是学生,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的过错,老师就有职责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除此之外,万军伟教授还应邀多次担任CCTV《地理中国》科普栏目岩溶地质方面的专家,带领栏目组探索周口店黄山店村洪涝灾害的地质背景条件、湖北恩施来凤骑河卯洞等地下河的形成与演化、山东临沂天谷·天然地下画廊中“宝石花”的神秘成因。值得一提的是,在探索来凤县绿水镇的茅杆洞时,早上十点进洞,至晚上十点才从洞内走出,整整十二个小时,一行人在饥寒交迫中成功地完成了科学考察,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万军伟教授作为人民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地质知识,也身肩为广大社会民众解疑答惑的责任与义务,通过特殊的地质现象带领广大社会民众领略地质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就是这样一位长辈,将每一位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悉心教导;就是这样一位学者,怀着对科学的尊敬,砥砺前行;就是这样一位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奉献着。